张鑫1,韦钢1,周敏2,杨熠娟2
(1.上海电力学院,上海 200090;2.上海市南供电公司,上海 201100)
引 言
灰色系统理论[1][2]是80年代初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的.它把一般系统论、信息论、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、经济、生态等抽象系统,并结合数学方法,发展成为一套解决信息不完备系统即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.它对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.由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可知:用电量及负荷增长受经济发展、产业结构、居民收入水平、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其中一些因素是确定的,而一些因素则不确定,故可把它看作一个灰色系统.目前,应用于电量预测的模型很多,本文立足于基本模型及几种改进模型在电力需求预测中的比较,得出了改进后的模型比基本模型精度高、误差小的结论.在具体应用时,还要依据电量实际的发展规律来选定特定的模型.
1 电量增长规律的描述
城市电量的增长规律,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.
1 处于发展初、中级阶段的中小型城市,在预测期内,电量以近似指数规律增长,其年增长率比较大,常见的是10%~20%(简称E型电量),其典型函数描述如下
2 发展成熟的大型城市,其电量已经历过指
数规律发展阶段,在预测期内进入了一种具有饱和特性的发展阶段(简称G型电量),其典型函数描述如下:
3 对一些初期用电量低,而发展又十分快的城市,在预测期内,负荷按一种S型曲线趋势增长(简称S型电量),其典型函数描述如下:
这3种电量的变化规律见图1.2 灰色预测模型
2.1 GM(1,1)预测模型
GM模型即灰色模型(GreyModel),其实质是对原始数据序列作为一次累加生成,使生成序列呈一定规律,并用典型曲线拟合,从而建立其数学模型.
对已知原始数据序列X(0){X(0)(i)}(i=1,2,…,n)首先进行一阶累加生成(即1-AG0)得新序数列为X(1).
2.2 技术改进模型
2.2.1 灰色递推的推广梯度预测法
灰色预测不太适合于中长期预测的原因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式(2)中的参数α,μ视为常数引起的.灰色递推的推广梯度预测就是把α和μ看成时间t的函数,先对α和μ进行预测,然后再用灰色预测方法对原序列进行预测,其模型分析如下:对参数
2.2.2 等维新息处理
等维新息处理是指用GM(1,1)模型预测一个值并将其补充到已知数列后同时去掉最老的一个数据,保持数列等维,再建GM(1,1)模型,预测下一个值,将结果再补充到原数列之后,再去掉最老的一个数据.这样新陈代谢,逐个预测,依次递补,直到完成预测目标或达到一定精度要求为止.
2.2.3 组合模型法
组合模型,其中,0<ρ<1.ρ的取值思路一般为:按两种预测方法对算例分别进行建模预测,将部分预测数据与原有历史数据(两种数据是同期的)进行比较,分析两种方法预测的误差大小,进而确定ρ的取值.
2.3 误差检验
GM模型一般采用3种方法检验,即:残差检验、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检验.残差检验是按点检验;后验差检验是残差分布统计特性的检验;关联度检验是建立的模型与指定函数之间近似性的检验.本文采用相对误差进行分析比较.
3 应用及算例结果分析
本文以上海某镇1989~2000年12年历史电量作为算例一,以某一文献上的一组历史数据作为算例二,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建模,并对结果进行分析.讨论了几种方法的精度情况.
3.1 原始数据
表1、表2分别给出了两个算例的原始数据,其中算例一中的是实际年份,而算例二中的年份1,2,…仅是年份编号.
3.2 预测结果及误差比较
为了对各种预测模型进行评估,本文将算例一中的1989~1996年8年间的历史电量作为建模数据,而将1997~2000年4年间的历史电量作为比较数据,将算例二中1~10年间的电量作为建模数据,将12年的数据作为比较数据,并对各种模型编程预测,预测结果及误差分析见表3、表4.在分析计算过程中,灰色递推模型中的δ值取1,,的取值为:对算例首先进行一次GM(1,1)基本模型的建模计算,求出a和u,然后取=a,=u/a.对组合模型,算例一中ρ的取值为0.8,算例二中ρ的取值为0.55.
比较表3和表4的结果,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:
1 就模型而言,无论对哪个算例,改进后的模型均比GM(1,1)基本模型预测的误差小、精度高.
2 就不同的算例而言,同一模型对不同算例的预测精度不同,经绘图分析算例一和算例二发现,算例一为近似满足E型规律增长的电量,而算例二则为近似满足G型规律增长的电量.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:无论哪种模型,对算例一的预测精度都高于同一模型对算例二的预测精度.因此,可得出结论:灰色理论模型对E型电量预测的适应性要强于对G型和S型电量的预测.
此外,从表3和表4还可以看出:有些模型对某些电量的预测误差很大,这正是灰色理论的局限性所在.[1][2]下一页